心理問題指導之一:如何緩解學業焦慮?
高三學生學業焦慮主要表現為考試焦慮和學習動力不足。(如有的學生說我害怕考試怎麼辦?有的說我厭惡學習怎麼辦?)
學生考試焦慮體現在對考分的過分看重,說到底市對自己未來前途的焦慮。之所以如此,原因有三:一是由于群體效應,將分數作為衡量學生能力的唯一指標。二是不自覺地將獲取高學歷等同于自己的人生價值。三是學生渴望自我實現(期望的)與現實學業成績的不理想而導致的認知不協調。
只有減輕心理負擔與學習負擔,才能減輕學習上和精神上的壓力,才能健康愉快地成長。為了緩解和消除考試焦慮,可以嘗試以下幾個策略:
(1)選擇適合自己的(目標動機)水平,過強或過弱的動機水平都容易使自己產生失敗體驗而導致心理壓力。
(2)未來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個未知數,不要過多地擔憂將來的事情,而應將自己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現實的生活和學習中去。為所當為。
(3)考前作好(知識準備)以及應付考試(突發事件)的對策和心理準備,有備才能無患。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,自己的弱課比如英語,提前幾天就患得患失,反復強化這種情緒,等到了考場肯定要緊張。
(4)不妨采用“極限思維法”,想象你所焦慮的事件可能的最壞結果。(北大的畢業生武曉峰回家,沒上過大學的也能做出另人刮目相看的成績,下剛職工當起老板)你就會發現現狀還是值得樂觀的。“生命中不僅有多愁的秋天,更有明媚的春天”。也許你沒那么糟糕,也許你有能力直面失敗。當一切還是不定數時,想也是白搭。該放下時就放下,何不去享受一下夏天的微風?當你為錯過星星而擔心時,你又將錯過太陽。
心理問題指導之二:正確看待信息問題
一些同學由于付出的努力在短時間內看不到效果,就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,出現這種情況是由于沒有樹立正確的(歸因理念)。精神分析者阿德勒在《超越自卑》一書中說:“事實上,每一個人都是自卑的,只是程度不同而已。因為我們發現我們所處的現狀都是可以進一步改善的。”從這個意義上說,自卑也可成為一個進步的動力,人生正是在對自卑的不斷超越中而漸入佳境的;“我的語文成績象我的數學成績該多好!”就算我們對兒童進行特殊的訓練使他們語言能力明顯提高,他們的其他智力仍沒有甚麼變化。
持久的、過分的自卑感則容易造成心理疾患。在遭遇挫折時,建議同學們不妨嘗試以下策略:
1、對自己有一個客觀、全面的評價。
2、善于將成功歸結為自己的能力。
3、體驗內心的喜悅感和成就感,要相信之所以失敗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夠或無效努力。
4、不妨制定階段性目標。
5、在不斷達到目標的過程中體驗成就感。
6、增強自信心。一定要確立絕對的自信心,每天都對自己說一句話——我一定行,我一定能成功。 有了積極的心理暗示,你就會發現整個人都會充滿斗志,思維會變得敏捷。
7、樂觀、平靜地對待挫折,因為挫折對于成功同樣是必要的。“失敗是成功之母”。
心理問題指導之三“如何改善人際溝通?
有許多學生因在生活、學習中存在與父母、與老師、與同學溝通困難而感到苦惱,究其根源在于人與人之間彼此立場、觀點的差異。為了改善這種狀況,不妨學會“換位思維法”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“將心比心”,畢竟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理解。
當然,最好還要有一些溝通的技巧,它會進一步改善你的人際關系。
心理問題指導之四:正確理解應試與備考
社會呼喚素質教育,學生呼喚素質教育。一些高三學生認為目前很多學校“應試教育”嚴重,因而對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應試教育有逆反心理,這樣的情緒在客觀上影響了高三階段的復習和備考。
“應試”與“應試教育”是兩個不同的概念。不管是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,目前來講,都需要考試。雖然高考制度還不夠完善,有待于進一步改革。但在市場經濟競爭激烈的今天,高考仍不失為一種較公平的選拔人才的手段。
目前,我們國家還不可能普及大學教育,高考的競爭必然是很激烈的,我們應客觀地面對這個現實,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,使自己早日成才。
心理問題指導之五:學會緩減心理壓力
高三階段,隨著高考的臨近,同學們進入到緊張的復習備考狀態,你追我趕,于是有些同學感到競爭激烈,壓力大,心情緊張。心理研究發現,保持(適度)的心理壓力有利于高考復習、備考。但壓力過大,會造成緊張、急躁心情;沒有壓力,也不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。所以,高三的同學必須學會調節自身的心理壓力。
首先,我們應當認識到,隨著高考的臨近,同學們抓緊時間復習,積極備考是正常的,正如軍隊臨戰前要練兵,運動員比賽前要訓練一樣。有了這樣的認識,就能把壓力變為動力。雖然距離高考的時間越來越近,但擁有一個合理的作息時間是萬萬不能忽視的。把興奮點與高考時間調整得當十分重要,學生可以參照所在考區的高考時間安排,有意識地校對自己的生物鐘,這樣才會容易進入高考狀態,更好地發揮已掌握的知識。特別應注意的是睡覺不能太晚,優質的睡眠可以減輕其心理壓力,提高學習效率。臨時“抱佛腳”、“開夜車”,打亂正常生物鐘的做法并不可取,因為這樣極有可能到晚上精神百倍,而白天卻懨懨欲睡,興奮點剛好與高考的時間錯開,這樣就得不償失了。
其次,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制定自己的復習計劃,做到以“我”為主,緊而不亂,不要盲目地跟著別人跑。要把平時當考時,考時當平時,盡量以平靜的心情來復習備考。要接納自己情緒的反映,尤其是“焦慮”。以前,我們總是強調考生做放松訓練,后來發現效果并不理想。因為在特定條件下,有些情緒不是我們主觀想控制就控制得了的,所以不如用一種平和的心態去接納。有一位考生本來一小時可以做10道題,由于焦慮,學習效率下降,只能做5道題。于是他警告自己:“不能焦慮,不能焦慮,否則我就完了……”越想越緊張,最后連3道題也做不完了。后來我讓他放棄與焦慮對抗:“反正也控制不了,由它去,能做多少做多少吧。”于是他不再急躁,學習效率反而提高了。任何情緒都有一個發生、發展、高潮、下降、結束的過程,你不和它“較勁兒”,等于不給它能量,慢慢就會緩解下來。這里要特別提醒那些要強、學習較好的考生,一定要有接納焦慮以及焦慮帶來的學習效率有所下降的胸懷。拒絕接納,不停的自責,只會使情況變得更為嚴重。
再次,還要注意搞好團結。同學間既競爭,又友好,互相幫助,共同進步。不要怕同學超過自己,你幫助了同學,也會得到同學的幫助,并會贏得同學的友誼。在一種寬松友愛的氛圍中復習,會收到更好的效果,高考中也會發揮出自己在最高水平。
高考是人生的重要轉折點,我們無法預知未來,也無法改變既定的事實(考分、志愿、錄取線……),但我們可以學習如何選擇。放棄、復讀、重考、求職,把高考當成游戲,你可以很成功,也可以重來一遍,可以降低目標,可以進一步積聚力量,也可以調整方向……只要不停止追求,永遠都會有希望。因為我們還年輕,我們還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去重新選擇。學會選擇何嘗不是一種成長呢?
人生就是在不斷地選擇中發展,生命就是在不斷地轉彎中變得堅強、勇敢、坦然、從容、聰慧、燦爛。
以故事為小結《成功的奧秘》心理學有個“瓦論達效應”---美國一個高空走鋼索的表演者。法拉第曾說過一句話:“拼命去爭取成功,但不希望一定會成功,結果往往會成功。”這就是成功的奧秘。成功的奧秘是選準了目標,就只管埋下頭來,專注于手頭的事情,專心致志地把眼前的事情做好,不過多地考慮結果如何,不過多地患得患失,一步一個堅實的腳印,成功會自然地走來。
不要為打翻了的牛奶而不開心。